灶的历史起源
由于灶是制作熟食的主要工具,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,容易使人产生敬畏。为求他的保佑、赐福,夏朝时便有了灶神崇拜。
周时祭拜灶神成为“五祀”之一。《礼记·王制》:“天子祭天地,诸侯祭社稷,大夫祭五祀。”东汉经学大师郑玄注:“五祀,户、灶、中溜、门、行也。”
灶君是谁,有很多说法,广泛被认同的是炎帝和火官祝融。
《淮南子·泛论篇》:"炎帝作火而死为灶。“东汉校勘学家高诱注:炎帝以火德为管理天下,死后以灶神的身份享受祭祀。
《周礼》:"颛顼氏有子曰黎,为祝融,祀以为灶神。”高诱注:"祝融,颛顼氏后,老童之子,吴回也,为高辛氏火正,死为火官之神。"
人们认为灶神就是火神。而炎帝为"火德之帝",祝融为"火官之神",所以都被奉为灶神。
到了战国秦汉时期,灶具已基本定型。这个时期出土的灶具大都生动地表现了当时的生活场景,有些已具备了近现代灶具的主要特征。此后的灶具都是在此基础上改良而成。